适合孩子夏季吃的应季水果汇总 怎么放心给孩子吃水果

时间:2021-06-16 17:27:33来源:本站整理作者:xl点击:

在夏季给孩子吃水果,可以先根据宝宝的身体情况,选择适合的,最好是吃应季水果,适合孩子夏季吃的应季水果有哪些?怎么放心给孩子吃水果?下面八宝网小编就带来介绍。

适合孩子夏季吃的应季水果汇总

夏季应季水果:

1、荔枝

性温,味甘,归脾、肝经,养血健脾,温中散寒。

注意:一次吃不超过5个;不宜饥饿感明显时大量食用;食用当天可安排性味平和或偏寒凉的饮食,同一天不用补益的食疗方;可以搭配黄皮一起吃,就不容易上火了。

2、西瓜

性寒,味甘,归心、胃、膀胱经,清热解暑,除烦止渴,利小便。

注意:西瓜寒凉,不宜吃冰镇西瓜;不宜一次吃太多;虚寒明显的孩子不用;食用当天可安排性味偏温的饮食;可搭配红糖姜茶等驱寒食疗。最后,吃西瓜有个窍门,可以加点细盐吃,吃完咽喉不会有干痒的感觉。

3、榴莲

性热,味辛、甘,归肝、肾、肺经,开胃健脾,润肠通便。

注意:性温燥,要在孩子消化好的时候吃,每次吃1小块即可,不宜多吃;可搭配山竹一起吃。

4、山竹

性凉,味甘微酸,归脾经,降火降燥、清热生津、利咽喉、清肺热。

注意:控制食用量,每次食用不要超过3个;不与寒凉食物同食。

适合孩子夏季吃的应季水果汇总 怎么放心给孩子吃水果

5、芒果

性温,味甘,归胃、脾、膀胱、肾经,益胃生津。

注意:孩子在消化好、无病痛时可用。适量吃有助于温补脾胃。

6、黄皮

性平、味甘酸,消食健胃、化痰理气、生津止渴。

注意:脾胃虚寒的孩子尽量不吃。

7、桑葚

性寒,味甘、酸,归心、肝、肾经,补血滋阴,生津润燥。

注意:外感积食的孩子不吃。

适合孩子夏季吃的应季水果汇总 怎么放心给孩子吃水果

怎么放心给孩子吃水果

夏季给孩子吃水果时,家长掌握这几条大原则,可以放心给孩子吃:

1、吃水果前先判断孩子的情况:

第一,判断孩子是否有积食:水果要在孩子消化好的情况下吃,才不容易生热、生湿;家长每天要坚持用好“10秒法”,观察孩子的舌苔、口气、大便、睡眠,如果有1个方面或以上不正常,证明孩子积食了,要及时用三星汤消食导滞,这种情况下应该保持清淡饮食或素食,不适合给孩子吃水果;

第二,判断孩子是否有病症:如果孩子出现感冒、咳嗽、腹泻、呕吐、发烧等明显病症时,不适合吃水果。

2、性味平和的水果:日常保健可以吃

日常给孩子吃水果,最好选择性味平和的水果。不知道如何选择水果的家长,建议选择性味平和的水果,一方面能补充维生素,另一方面可以保护孩子娇嫩的脾胃。

3、性味温热的水果:无积食、无病痛、无热证时吃

儿为虚寒,孩子的生理特点是虚寒的,所以性味温热的水果可以适当给孩子吃一点。尤其是虚寒体质明显的孩子,适量食用温性水果能起到温补的作用。

但家长要注意,要在孩子消化好、无病痛、无热证的时候吃,吃的时候要注意分量,一定不能多,每周1~2次即可,吃完以后要注意孩子的消化状态。如果孩子有明显的积食,或者大便干、小便黄、喉咙红肿等“上火”的症状,都不能给孩子吃性味温热的水果。

4、性味寒凉的水果:建议少吃,有热证时可吃少量

孩子生来就是虚寒底的,所以性味寒凉的水果要少吃,尤其不能冰冻、冰镇吃。如果有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、过敏性咳嗽,或腺样体肥大的孩子更要少吃。但在暑热的夏季,孩子消化好、无病痛时,可以吃少量寒凉的水果,而有热证时,也可以根据情况,用寒凉水果的食疗方调理。

适合孩子夏季吃的应季水果汇总 怎么放心给孩子吃水果

夏季吃水果要注意什么?

1、不要给宝宝凉的水果

夏季天气炎热,有些家长喜欢把水果放在冰箱里冷藏后食用,这样对宝宝的肠胃不好,容易造成腹泻和消化不良,太凉的食物也会伤害宝宝的牙齿

2、不要给宝宝吃不新鲜的水果

局部腐烂的水果要丢弃,不能给宝宝吃其余看起来没有问题的部分,当水果发生腐烂时,细菌和微生物是存在于整个水果中的,即使成人食用后也容易发生腹泻,严重可导致细菌性痢疾等疾病

3、不要吃反季水果

反季水果多为催熟,并且有些在长途运送过程中不再新鲜,应尽量少食用。

4、水果一定要洗干净

考虑农药的残留,最好可以去皮给宝宝吃

5、宝宝在呼吸道感染时,不要给宝宝吃含糖量高的水果

如芒果、香蕉、荔枝等,否则会引发或加重扁桃体发炎或咳嗽

6、吃水果后,提醒宝宝认真漱口

防止糖分和水果残渣伤害宝宝的牙齿

以上就是有关全部内容介绍,想了解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。

最新文章
娱乐新闻
推荐文章

网友跟帖

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八宝网立场。

关于八宝网

Copyright 2015-2020 8bb.com 〖八宝网〗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6373号-1

声明: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